发布时间:2025-09-16 17:32:45 人气:
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皑皑白雪中,德国冬季运动圣地温特伯格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雪橇世界杯分站赛,这座以陡峭冰道闻名的赛场,本周再次成为全球冰雪运动爱好者瞩目的焦点,来自23个国家的顶尖选手齐聚于此,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中展开了一场速度与技术的终极较量。
雪橇运动作为冬奥会最古老的项目之一,始终以惊险刺激的观赏性著称,运动员以仰卧姿势驾驭不足50公斤的碳纤维雪橇,在长达1.5公里的蜿蜒冰道上滑行,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,温特伯格赛道因其标志性的“魔鬼弯道”而闻名——一个近乎90度的急转弯曾让无数选手折戟,本次比赛中,这一弯道再次成为决胜关键。
德国名将马克斯·朗格在首轮滑行中以0.03秒的微弱优势领先BT体育,却在第二轮因过弯时雪橇擦碰冰墙,最终以总成绩第三名遗憾收场。“冰道不会给任何人第二次机会,”朗格在赛后采访时坦言,“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着迷。”
本届赛事的最大亮点,当属奥地利小将卢卡斯·霍夫曼的横空出世,这位19岁的选手在资格赛中仅排名第七,却在正赛两轮滑行中均刷新赛道分段纪录,最终以1分38秒22的总成绩夺冠,这是雪橇世界杯历史上首位“00后”分站赛冠军,也是奥地利队时隔八年再度登顶温特伯格站。
“我从小看着费迪南德(奥地利传奇雪橇运动员)的比赛录像长大,”霍夫曼在领奖台上难掩激动,“但今天我只专注于自己的路线。”他的教练透露,霍夫曼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优化了起跑姿势,使得前100米的加速时间缩短了0.5秒,这一细节成为制胜法宝。
36岁的俄罗斯老将伊万·科瓦廖夫以0.12秒之差屈居亚军,却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起立致敬,这位四届冬奥会参赛者在赛前刚经历膝部手术,仅恢复训练三个月。“年龄让我更懂得敬畏冰道,”科瓦廖夫表示,“但站上赛道时,我依然觉得自己是20岁的少年。”
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美国选手杰克·威尔逊,这位34岁的老将在最后一届世界杯征程中因雪橇舵片断裂撞上护墙,导致左肩脱臼,被担架抬离时,他仍向观众竖起大拇指。“雪橇手的职业生涯就像一次高速滑行,”威尔逊的队友转述他的话,“要么完美刹停,要么轰轰烈烈地撞线。”
BT体育官网,老将坚守,极速冰道再掀狂潮">
本届赛事也是新规实施后的首场国际大赛,国际雪橇联合会(FIL)今年起强制要求所有雪橇加装限速器,以控制滑行时速不超过135公里,这一规定引发争议:意大利队总教练阿尔贝托·里奇批评“科技正在扼杀运动的灵魂”,而德国器材供应商则展示了新型减阻材料,称其“在安全框架内挖掘了0.3秒的潜力”。
赛场外,温特伯格小镇的雪橇博物馆首次展出了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的木质雪橇,与当代碳纤维装备形成鲜明对比。“从木料到航天材料,雪橇的进化史就是人类挑战极限的缩影,”策展人玛丽亚·舒尔茨说道。
中国雪橇队本次派出3名选手参赛,最好成绩由22岁的张宇航创造——他以第14名刷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杯分站赛的历史排名,尽管在“魔鬼弯道”出现失误,张宇航的第二轮滑行仍跻身单轮前十。“我们与顶尖选手的差距已从秒级缩短到毫秒级,”中国队主教练王磊表示,“下一步是让雪橇成为亚洲冰雪运动的新名片。”
随着温特伯格站的落幕,雪橇世界杯积分榜格局再度洗牌,德国队以团体总分第一领跑,奥地利、俄罗斯分列二三位,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·弗里斯曼宣布,下赛季将新增韩国平昌站,进一步推动项目全球化。
当夕阳为冰道镀上金色,赛场大屏幕回放着霍夫曼冲线的瞬间,观众席上,一个孩子正用雪堆雕刻微型雪橇,或许正如传奇运动员乔治·哈克尔所说:“雪橇运动的魅力,在于它让人类在俯冲时看见了飞翔的可能。”
(完)
相关推荐